“父母在,不远游”常常被人单拎出来使用,以为孔子此言是在说父母还在就待在家里不要出去。事实上“父母在,不远游”后面还有“游必有方”四字,即指父母在时,不要远行,就算要去远行,也要有一定的方位。这才是孔子的原话。
远游,指的是游学、游宦。无论是出去游学还是去做官,都是要长时间在外的。而在孔子的年代,交通通讯远不能跟当今相比,交通不便,音讯难达。因此,父母健在之时,最好不要远游,一是为了不使父母担忧,二是为了在父母需要帮助时能及时出现。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去齐国,途中听到哭泣的声音,上前看到一个身挂镰刀、戴着白带的人,孔子便问他是谁又为何而哭。那人回答说自己名叫丘吾子,之所以哭是因为他的人生有三个过失,到了晚年才发觉,追悔莫及。“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韩诗外传》也有相似记载,只不过丘吾子变为了皋鱼。在这个故事里,丘吾子所说的“三失”,第一就是因少时远游、回家时父母已去世之“失”。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的是年岁,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这是何其悲哀。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亦是希望子女能好好侍奉、孝顺父母,不给自己留遗憾。
但需要注意的是,他并不反对出去游学、游宦。只要安排好父母,告知自己的去处,在有事之时能联系上。正如钱穆在《论语新解》中所说,“今虽天涯若比邻,然远游者亦必音讯常通,使家人思念常知其处。则古今人情,亦不相远。读者于此等处,当体谅古人之心情,并比较今昔社会之不同。不当居今笑古,徒自陷于轻薄。”
近日,廊坊市香河县的王顺杰向相关部门实名举报霸州法院在审理其与廊坊市永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2024)冀1081民初8651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主审疑似存在不当行为,引发社会关注。据调查,在审理进程中,王顺杰作为原告方,提出了对工程量和工程造价进行司法鉴定的申请。法院方面此前已组织双方对鉴定材料进行质证,并清晰确定了
时间:2023-01-13 作者:刘立新李达李胤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在法治轨道上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专访二级大检察官,河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段文龙 2021年11月
----访北京心意多宝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立华先生
夕阳的余晖落在晚归的云雀羽翼上,奔走间充满初秋的温阳,待我一曲新词酒一杯,从而为你谱唱。 夜间的风在空中盘旋, 熏风解愠,你看那暖风,使得柳絮在空中飘荡,哼唱着一首
书法家李存立多年来致力于传统书法艺术的钻研与创新,其为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
法制文化传播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刘培强13603867876
Leg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Center